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049-290882550

企业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某某工业园88号

咨询热线:

049-290882550

13800000000

‘尊龙凯时 z6com’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林业考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5-02-01 02:41:02人气:
本文摘要:杨继平应巴西联邦共和国环境部的邀请,2007年8月27日至9月2日,我率中国林业代表团一行6人赴巴西出席了中巴林业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杨继平应巴西联邦共和国环境部的邀请,2007年8月27日至9月2日,我率中国林业代表团一行6人赴巴西出席了中巴林业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期间,与巴西环境部及联邦林务局、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署、可再生资源总署等部门进行了会谈,与亚马孙研究院、林务局木材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署遥感监测中心等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并实地考察了亚马孙洲的马瑙斯热带雨林。

巴西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越自然资源支撑条件。通过研究有关资料和交流、实地考察,使我对巴西林业了解得更加具体了,从中也思考了一些问题。一、巴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国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土地总面积的50%。最北部边界地区是圭亚那高原南部,北部为广阔的亚马孙平原,中部为平均海拔600—900米的巴西高原,南部为坎普斯草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

东濒大西洋,海岸线长达7400公里。全境地形总体上较为平缓,西部帕雷西斯山脉,东部伊亚帕巴山脉、伊尔芒斯山脉和埃斯皮尼亚苏山脉,东南部曼蒂凯拉山脉和马尔山脉。

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000—2000毫米,亚马孙平原可达2000—3000毫米。东北部平均气温28摄氏度,南部高原最低为16摄氏度。

全境62.5%属于高原,37.5%是平原和低山,土地十分肥沃。水资源极其丰富,占全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18%以上,人均2.9万立方米,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水量占世界河流注入海洋总量的10%。巴西人口1.7亿,划分为26个州和联邦区,州辖市,全国有5500个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数的79.5%,是拉美第一经济大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

森林资源极其丰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07年世界森林状况》数据显示:巴西森林面积为4.777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4.5%,森林覆盖率57.2%,人均森林面积2.75公顷,为全球人均森林面积的4.5倍,森林蓄积达到810亿立方米。巴西联邦林务局局长阿泽维多讲,我们没有进行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据我掌握的情况和计算,森林面积为5亿公顷,总蓄积为800亿立方米。

1、天然林。巴西全国有天然林面积约4亿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0%;蓄积约790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总蓄积的97.5%。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森林、大西洋森林、热带高原森林、沼泽林、海岸红树林等。

其中,亚马孙天然林面积达到3.4亿公顷,占全国天然林面积的85%,占世界热带雨林总面积的36%。已知亚马孙热带雨林有乔木树种2100多种,400多种具有商业价值,采伐量大的有24种,如大叶桃花心木、绿心木、红木等。2、人工林。巴西人工造林历史近30年,现已初具规模,并发展迅速。

目前,巴西已有人工林面积约700万公顷,为世界第四位。其中桉树占52%,松树占30%,南洋杉占1%,棕榈占12%,其他树种占5%。巴西人工林面积虽然只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4%左右,但地位十分重要。全国每年1.5亿立方米商业性木材采伐量中有1.1亿立方米来自人工林。

人工林包括工业原料林、能源林和果林。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工业原料林,有530万公顷,占人工林总面积的75%。为适应不同用途的需要,全国划分为北部、东北部、中西部、南部和东南部5个人工林培育区。

工业原料林树种主要是桉树和松树,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巴西尽管天然林资源十分丰富,但仍然十分重视人工林建设,人工林发展很快。

2002年全国人工造林面积32万公顷,2006年达62.7万公顷,平均每年人工造林面积47.9万公顷,2007年预计可达71万公顷,计划以后每年人工造林面积达到100万公顷以上。巴西人工林全部为私有林,主要由公司拥有,但重视鼓励中小私有林主造林,促使中小私有林主造林占有比例不断增加,从2002年的7.8%增加到2006年的25%,预计2007年达到30%,巴西政府希望由中小林主完成每年新造林计划的1/3。

人工林年生长量平均每公顷达50立方米,最高达到100立方米。3、生物多样性。巴西、特别是亚马孙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举世闻名,虽然有大部分的物种还没有正式命名,但已知的物种就已多于世界其他国家。

据估计,巴西全国有5500种被子植物;428种线虫;1622种鸟;516种两栖动物。由于近30年来,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使一些物种濒于灭绝,其中濒危动物219种,濒危植物106种。巴西热带雨林破坏是十分严重的。100年前,巴西森林覆盖全国,近20年来,亚马孙原始森林就被破坏了15%左右,毁林已从林区边沿向核心区发展,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威胁。

二、对情况的研究与思考巴西是一个林业大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二,森林蓄积居世界第一(与俄罗斯相差无几)。

巴西林业为国民提供了600万个就业机会,对全国GDP的贡献率为3.5%,林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8.5%。巴西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力求建立森林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为巴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资源状况和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森林资源监测与执法联系紧密而直接。

巴西对林地、森林资源变化主要靠不间断的监测。掌握情况及时,传递信息及时,执法跟进及时。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署的遥感监测中心利用2003年中巴联合发射的环境资源卫星,每15天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完成监测一遍,还包括对水资源和大气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息发到可再生资源总署及各地执法监管派出机构。林业执法部门通过对地理信息图片的分析,判断林地、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地点和程度,执法人员及时到达执法地点,对盗伐滥伐森林资源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巴西非法采伐森林是一个严重问题,每年约占全国采伐量的15%,其中,对天然林合法采伐的不到40%。巴西采取这项管用措施,使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逐年得到扭转,2002—2003年度遭受破坏的森林面积是248.7万公顷,2003—2004年度是273.4万公顷,2004—2005年度是187.9万公顷,2005—2006年度是140.3万公顷,2006—2007年度巴西政府力求使遭受破坏的森林资源控制在100万公顷以下。我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但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52%。

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十分宝贵,但林地流失十分严重。

1998—2003年间,全国林地被改变用途或被征占转变为非林业用地面积1000万公顷(合1.5亿亩),平均每年达200万公顷(合3000万亩,其中有林地消失1000万亩),比1993—1998年间平均数增加了24%。据统计,2006年违法占用林地案件造成林地损失又比以往增加2.88万公顷(合43.2万亩)。

特别是国家对耕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后,一些地方将目光瞄准了林地、湿地,不按规定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违法采伐,非法征占林地屡禁不止,且有上升趋势。资源监测卫星是中巴联合发射的,巴西森林面积比我国大得多,巴西能够做到利用卫星对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不间断的全面监测,说明其对保护森林的高度重视。我国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的掌握,主要靠5年一个周期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主要服务清查,尚没有做到经常、及时、有效服务于执法部门。日常发现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大多靠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曝光,常常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能发现,法人侵占林地更难发现,造成执法滞后,难度加大。

及时获得卫星资料,通过卫星监测分析林地、森林资源的变化,及时把破坏林地、森林资源的数据发给当地林业执法部门前往调查处理,是一条管用的监管措施。这是利用高科技手段,使执法监管方式先进化,效率大大提高的好经验。(二)对森林资源实行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分类经营管理。巴西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

热带植物占地球种类的28%;木本植物占地球种类的22%;草本植物占地球种类的17%;哺乳动物占地球种类的10%;并拥有地球最大的淡水蓄积。巴西是个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又如此丰富,但却十分重视科学地、系统地保护资源。

2000年7月18日,国会批准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方案,2002年8月22日,经总统批准,颁布修改方案,方案对保护区做了细致划分和复杂规划。综合考虑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因素,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实行全面保护,包括国家公园62个、保护地29个、野生动物栖息地32个,这一部分不可以开发。另一种形式是实行可持续利用。

这部分包括:一是可开发保护区,原住居民可小面积从事农业、养殖业,但土地和资源所有权是联邦政府的。管理权由当地政府、各部门代表、原住地居民代表组成理事会,经理事会批准才可以采伐利用。二是可持续发展保护区,原住居民可拥有私有土地,有必要时,政府可收回土地。

三是国家森林。属于政府土地,原有私有林主必须把土地所有权让给国家并搬走,原住居民则可以继续使用,优势树种可以进行科研和小量采伐。四是环境保护区,可以有私有土地,也可以有政府土地,但都必须在国家规定内进行利用。比如近海不许商业性捕捞。

此外,还划有生态意义保护区、自然遗产保护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区等,也属于可持续利用这部分。巴西对森林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一部分实行全面保护,不许开发利用,目的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其生态效益。一部分实行可持续利用,允许有条件的开发,目的也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所不同的是,允许可持续利用的这部分资源,要在坚持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下,可以进行适度开发利用。这种开发利用是小规模的,是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有利于资源增长的。这是总的思想和指导原则。

比如,对广袤的天然林(4亿公顷)就有扩大利用的计划。亚马孙森林占全国天然林的85%(约3.4亿公顷),这部分森林年均生长量约为0.8—1立方米/公顷,都属于成过熟林。2002年以来,巴西每年开发利用天然林30万公顷,2006年已经扩大利用到300万公顷,今后计划逐步扩大到每年利用1500万公顷。

如果达到每年利用1500万公顷,只占全国天然林总面积的1/26.7,并且,每公顷只允许采伐20立方米以下。天然林单位蓄积大约160立方米/公顷,单位面积的采伐利用强度只有1/8。

据此计算,把全国天然林采伐利用一遍,需要213年。天然林总蓄积790亿立方米,如果每年采伐1500万公顷,每公顷采伐20立方米,则每年采天然林蓄积可达3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林总蓄积的1/263。

这对于一个降雨充沛的森林国家来说,显然是可持续的利用,在这个前提下,显然也提高了林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我国林情与巴西有着极大不同。一是需求很大。

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清查期间国内年消耗森林资源3.65亿立方米,进口量不断加大,2005年进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1.6亿立方米,相当于消耗森林蓄积2.67亿立方米,两项合计,每年国内用材需求和加工出口的木材折合成森林蓄积已达6.32亿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可能需要7亿立方米,需求量呈刚性增长。二是资源很少。我国天然林总面积1.15亿公顷,单位蓄积91立方米/公顷,由于长期过量采伐,现有的天然林大部分是次生中幼林,并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东部及大江大河源头的高山高寒地区,生长很慢,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功能十分宝贵。

我国要正确处理森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把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协调推进,必须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林情的路子。1、严格保护天然林。我国的天然林应该继续加大保护力度,逐步实行全面保护,不能再靠采伐天然林来解决林区困难、向社会提供木材了。

尽管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但有的重点林区资源总量仍在下降,这种局面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及早改观。要尽快出台天然林保护条例,重视天然林林区营造林,实行天然林禁伐封育保护,下决心把宝贵的天然林资源全面长期保护起来。

当然,不排除北方有的地区天然林资源还有一些成过熟林,南方的天然林除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也需要进行经营,对这样的林区,要制定科学的可持续经营方案,严格控制采伐强度,大力提高森林健康水平。2、大力发展人工林。目前,我国共有人工林保存面积约5330万公顷。

人工林面积虽大,但林地生产力很低、质量不高,每公顷蓄积只有46.59立方米/公顷,应该在严格保护天然林的同时,加大人工林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功能,特别是提高木材供给能力。一是对人工林进行分类经营。对处于重要生态区位的重点公益林,要加强营林,加强保护,提高这部分人工林的生态效益。这一部分人工林与巴西人工林有着很大不同。

对不属于重点公益林的人工林,应选择自然条件好的地区,明确地划分出来,进行集约经营,加强改造和抚育措施,把这部分人工林真正建设成用材林的骨干基地。二是加快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设步伐。

2001年,我国启动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至2006年底,共造林500万公顷,平均每年造林约84万公顷(巴西现在每年新造人工林71万公顷),按照规划,至2015年应建成1333万公顷速生林基地,成为我国另一块用材林骨干基地。三是把农田防护林建成生态与经济、兴林与富民兼用型防护林。农田防护林首先要为农田提供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增加降雨等生态保障。

同时,经过合理轮伐、及时更新,还能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是扩大木材供给的一个重要渠道。内蒙古通辽市的农田防护林种植杨树3排,路、渠、水、林统筹,按合理轮伐期每年采伐收入与农田经济作物收入大约相当,农田收入增加一倍。吉林省现有农田防护林13.7万公顷,总蓄积1876.3万立方米,其中成过熟林面积8.13万公顷,蓄积1535.4万立方米,分别占农田防护林的59.3%和81.8%。

按照可持续经营方案,如20年对全省农田防护林完成一遍更新采伐,平均每年可产材90万立方米。我国现有农田防护林812万公顷,与农业、农民关系紧密。可考虑积极探索、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兼用型农田防护林模式,使我国的农田防护林既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保护农业稳产、高产,又成为用材林的又一个骨干基地。

统筹这三块用材林骨干基地,如果能达到3000万公顷以上,每公顷蓄积达100立方米以上,则用材林蓄积可达30亿立方米以上,这对于解决我国木材安全问题关系重大。3、高度重视森林防火。

巴西是森林大国,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建设。

对森林防火工作实行联邦、州、市三级政府负责制。根据总统指示,1989年4月10日在可再生资源总署成立森林防火监测中心,2001年总统颁布命令将其加强为国家防火中心,负责协调全国森林火灾监测、预防和扑救工作。一旦发生火灾,国家防火中心可代表联邦政府协调指挥各个部门和地方各州。

国家防火中心有编制60人,下设计划处、宣传处、预防处和控制处,在每一个州还派驻一位协调员,2001—2006年国家雇佣专职扑火队员5936人。二是注重监测工作。

除卫星监测外,在全国还建有288个地面火情监测站。三是重视灾后评估。国家防火中心聘用了28名火灾调查员,负责每次火灾后灾害损失评估,直至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

四是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在国家防火中心专门设置宣传处,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公众进行防火教育,印制各种防火宣传知识手册、防火帽子、纪念章等发放给公众。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森林火灾达7500多起,森林防火工作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艰巨,亟待加强。

现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机构设置与承担的任务还不相适应,防火宣传教育和灾后评估、责任追究还比较弱,这些问题都应该尽快解决。4、拓宽国际市场,保证木材需求。我国木材安全是一个大问题。

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走向世界,是保障我国木材供应、保护森林的战略举措。巴西是资源大国、木材生产大国,潜力巨大。但我国与巴西林业合作互惠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解决我国木材安全问题,立足于国内是完全正确的,但扩大开放,走向世界同样十分重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需要注意研究三个问题。

一是对木材进口,既要考虑发挥周边国家的优势,也要立足长远,选准那些自然条件好、资源丰富、可持续经营水平高的国家,加大合作力度,使木材进口多元化、多样化,特别是多进口稀缺木材。二是随着一些国家对原木出口的限制,我们也要适应变化,既要考虑增加原木和板材进口,也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建各种木质品加工厂。

巴西这样多的资源,我国在巴西只有一个年产2万吨的加工厂,规模甚小,数量甚少。三是鼓励国内企业或个人到国外建人工林基地。巴西今后每年要新造林100万公顷,巴西林务局欢迎中国企业到巴西培育人工林,既有利于巴西,也可以将木材输回我国,还是扩大我国碳汇林的新渠道,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森林所有和管理以国有为主,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世界森林状况》公布巴西森林面积为4.78亿公顷。

按此数据,国有林面积近2.58亿公顷(其中联邦政府所有由国家林务局直接管理1.93亿公顷,其余为州政府所有),国有林占全国森林54%,国家林务局直接管理的森林占全国森林的40.49%;集体林(包括各种保留地)1.2亿公顷,集体林占全国森林25.1%,集体林加上国有林占全国森林的79%;私有林1亿公顷(大部分为天然林),占全国森林的20.9%。分析巴西这样的森林所有形式和管理体制,有以下几点:一是森林开发史只有100年,现在森林都是原来留下来的,不像许多国家破坏了以后又新造,谁造谁有;二是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巴西城市化水平高,79.5%的人生活在城市,不依靠森林生产生活;三是随着全球森林锐减、气候变暖,巴西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加大森林保护为世界关注;四是森林可持续经营已成为世界森林发展的共识和方向,而实施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条件是统一性和规模化。

因此,巴西的森林管理体制是符合国情世情的。从世界看,联合国粮农组织《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称,世界森林面积的84%为国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欧洲一些国家的国有林达到90%以上。

在过去20多年间,一些区域的森林管理向社区赋权、决策权下放以及私营组织参与程度提高,然而世界上大部分森林仍属于公有。世界森林资源居前5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5国森林资源占全球森林资源总量的62%。

加拿大森林面积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44%。全国森林94%为公有林(国有林),其中联邦林占全国森林的23%,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省有林占71%,由省政府直接管理,今后没有改变这种格局的议论。

美国森林面积3.07亿公顷,森林覆盖率33%。全国林地面积36.7%为公有林地,森林的42.4%为公有森林,分别由联邦林务局(管理国有林)、联邦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管理。联邦林务局管理的国有林分四级实行垂直管理。俄罗斯森林面积7.6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5.2%。

林木总蓄积807亿立方米。其森林面积、林木总蓄积均占全球总量的22%。全国森林主要是国有林,属俄罗斯林务局管辖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94%,蓄积占91%。

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拥有的森林占总面积的4%。这种状况和趋势,是森林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的。政府对涉及社会的公共产品有权力、也有义务加强管理和调控,加大公共财力的扶持力度。

各国国情林情不同,别国森林所有形式和管理体制只能作为参考。我国森林分为国有林、集体林、私有林三部分。国有重点林区改革正在试点,国有林场改革已有方案待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试点正在全面推进。

改革面临的情况是复杂的,在推进改革中,我们也需要注意研究国有森林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我国的国有林是国家所有,地方管理,权责利不统一。国家没有真正管理一块国有林,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国有林是由国家垂直管理(中央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具体行使管辖权),还是大部分由国家管理、一部分由地方政府管理,还是继续维持国家所有、地方管理的形式,国家加强对国有森林资源的监管措施,这是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当然,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精简机构和人员也是重要问题。我国有4466个国有林场,大都是国家投资建设,地方政府管理。

除国有林区外,凡是林相较好,后备资源比较丰富,生态区位比较重要的地方,大多是国有林场。国有林场在改善和保护生态方面发挥着骨干作用,地位非常重要。这些林场是国家所有,成为真正的国有林,还是地方政府所有,成为省有林、市有林,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支撑能力。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支撑能力是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物质条件。

自然条件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到发展,也影响生存。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海洋、沙漠、土地、淡水、矿山、油气等,其中森林、淡水、耕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巴西拥有可持续发展极其优越的资源支撑条件。全国土地的可耕地为2.6亿公顷(合39亿亩),已耕地为0.445亿公顷(合6.83亿亩),已耕地只占可耕地的17.5%,有近5/6的后备耕地资源,其粮食生产潜力巨大。

巴西淡水资源、森林资源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8%、14.4%。我国耕地总量不足,只有1.22亿公顷(合18.3亿亩)。由于长期风沙侵害、使用化肥、不得休耕,退化也很严重,并且耕地退化是耕地减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全国有0.43亿公顷(合6.45亿亩)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占耕地总面积的43%。被称为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东北黑土地区,开垦几十年的坡耕地,黑土层厚度一般由开垦初期的80—100厘米,减少到20—30厘米,平均每年减少1厘米,用不了多久,肥沃的黑土地就会变成土层瘠薄、植被稀少的荒漠化地带。

全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目前,全国供水能力5000多亿立方米,供水缺口达4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总需水量达5825亿立方米,至2020年,总需水量达6179亿立方米,供水缺口甚大。而全国几大重要水系水资源利用率已经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警戒线,水系水资源利用警戒线为30%—40%,我国主要水系利用率在60%以上,甚至达到90%;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超采地区遍布24个省区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达150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超过7万平方公里,许多河流、湖泊干涸的原因都在于地下水超采;冰川融化幅度急剧增大,近40年来,我国冰山冰面平均降低6.5米,冰储量减少率为7%,冰川消融的最终结果是大江大河上游来水量减少,甚至导致河流枯竭。

森林与耕地、水资源关系密切,不能孤立的就地言地、就水言水、就林言林。森林可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阻挡风沙侵害,调节气候,是防止耕地因退化而减少的重要措施。

赤峰市一些地区耕地沙化后,通过营造宽林带,6—8年后又恢复成了耕地。更重要的是,森林是耕地的后备资源,耕地来源于林地、草地、湿地。《简明中国通史》记载,1949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0.94亿公顷(合14.1亿亩),以后经不断开垦曾达到1.33亿公顷(合20亿亩),由于开发和退化减少到现在的1.22亿公顷(合18.27亿亩)。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还会大幅度增加,耕地资源少将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森林可以促进降雨增加,缓解旱象,可以涵养水分,是绿色水库,可以调节径流,减少洪灾,可以维持雪线,缓解冰川融化,对于增加来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具有诸多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森林总量严重不足,远不够一个森林国家标准。全球森林覆盖率为30%,尚发生了气候变暖、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态危机。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在世界排130位,土地沙化、风沙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十分严重。今年又遭受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受灾林木面积达0.227亿公顷(合3.4亿亩),相当于全国森林面积的1/10,损失惨重。并且森林质量低,大部分为中幼林,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每公顷仅有84.7立方米,年生长量每公顷只有3.55立方米。

同时在西部森林分布极不均匀,占国土面积32.2%的西北5省区的森林覆盖率只平均为5.86%。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至199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增加了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0.159个百分点。

要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需要在现在18.21%的基础上再增加8个百分点,并且,提高森林质量的任务艰巨。林业问题,既是当前问题,又是长远问题。

在与现代化国家的比较中,最大的差距是生态差距。一个国家的生态状况、森林状况,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中,实现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的目标难度最大。只有以历史的、科学的、战略的眼光,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林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关键词: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 z6com,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

本文来源: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www.maocopy.com

推荐资讯